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工之家
COUNSELOR WORKSHOP
【导员心语(二十二)6】与AI同行,做智能时代的清醒驾驭者
学生处 2025-04-21

站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我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ChatGPT、deepseekAI编程讯飞星火……这些工具正重塑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图景。作为与你们共同成长的辅导员,我想分享几点思考,帮助你们在AI时代保持清醒、把握主动。  

一、拥抱变化,但不忘“人”的本位  

AI能快速生成论文、解答难题,甚至模拟情感对话,但它始终是工具而非主体。真正的创造力、共情力和批判性思维,永远根植于人类独有的生命体验。我们可以用好AI的“脑”,但别让它代替你的“心”——比如用AI辅助文献综述时,别忘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它帮忙修改简历时,仍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成长故事让它帮我们制作PPT时,要捋出自己的逻辑。AI 做设计时,它可以成为想象力倍增器,但无法代替设计师的独特视角,成功的艺术生将是那些能用AI 延伸创意,同时保持鲜明的个人风格的人,同学们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AI工具包”,就像画家精心挑选专属颜料一般。

 二、善用工具,但警惕“捷径陷阱”

AI正在深刻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同学用Runway ML将静态插画转化为MG动画,作品集扫码即可观看创作过程。我们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要提高“工具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警惕“依赖性”和“思维惰性”。合理利用AI工具可以提升效率、激发创意。但是要找到人机协作的平衡,过度依赖会弱化我们的基础能力。例如AI分解复杂概念,但务必亲手推导一遍公式;让它推荐书单但必须亲自阅读、思考AI提供设计草图,但后期的修改完善要体现出设计师独特的审美和创意;在生活中AI可以帮助我们做时间规划,但执行力和自律仍需自己修炼还要留出足够的弹性时间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工具的意义是拓展能力边界,而非填补努力空白。例如你可以用deepseek轻易写出一篇关于某某酶分解的挑战杯比赛申报书,但是如果你对该项目的化学背景不了解,就会在面试阶段无法回答评委的专业问题;你可以AI做出一份精美的简历,拿到求职的钥匙,但如果名不副实,在职场中就会很快“原型毕露”。所以AI越普及,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和学习能力越珍贵。提高专业技能,才能使我们更好得驾驭AI。

三、保持辩证的立场,培养“AI素养”

AI的输出可能存在偏见、错误或伦理隐患。你们需要追溯来源,核查AI提供的数据来源、引文是否可靠;反思立场警惕算法背后的价值观倾向(是否存在文化偏见)还需要考虑AI提供的理论可行性背后与现实的差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守护底线绝不利用AI学术造假、传播虚假信息不得使用AI伪造他人声音或图像,警惕法律红线。

四、识别AI 的“认知陷阱”

通过日常训练提升对AI局限的敏感度。例如AI解释"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对比专业教材就会发现:AI常混淆"借景"与"框景"概念。因此在遇到专业概念的界定问题,一定要查阅专业资料核实。实证问题或“选择题”中,注意强调辩证思维,要求AI论证对立观点(如:"证明扁平化设计优于拟物化设计"“证明拟物化设计优于扁平化设计”,双向论证,有利于捕捉逻辑漏洞,避免以偏概全等问题。用AI辅助设计时,需警惕AI的情感缺失,AI作品在细节隐喻中缺乏深度,需要人工创作深化。

、探索未来,让AI为成长赋能

AI时代,核心竞争力是成为能驾驭AI的批判性创作者——既精通算法逻辑,又保持对人类体验的敏锐洞察,正如包豪斯当年整合工业生产与艺术创作,我们正面临工具应用力与职业竞争力密不可分的变革。文科生可用大数据分析社会现象理科生可借AI模拟实验;艺术生可用AI 生成设计草图。善用AI,它能成为我们高效率的队友,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无法代替室友朝夕相处的陪伴,与朋友或搭档心灵相通的默契;无法给予你的参赛作品自己打磨的成长印记;无法提供你与老师的深度交流迸发出的灵感,所以我们在学习人机协作的新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AI无法替代的领域(如情感关怀、复杂决策审美感受与经验等

同学们,技术没有善恶,关键在于驾驭它的人。愿你们既能像科学家一样理性运用AI,又能像哲学家一样始终保持对技术的反思;既能享受科技红利,也能在算法的洪流中,守护好独立思考的灵魂。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进步,永远是工具与人文精神的共舞。与你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