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安徽的16座城市吹响集结号——52名少年跨越山川湖海,齐聚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共同组成了2022级财务管理2班。他们以“追求卓越、风雨同舟”为精神底色,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为前行号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这支年轻的队伍,不仅是数字与荣誉的集合,更是一幅用理想、汗水与情怀绘就的时代画卷。
学风如炬,照亮求知之路
(一)“点线结合”的育人密码
班级将学风建设凝练为“一个基本建设点、一条基本建设线”:以“全员参与”为立足点,以“制度规范+班团联动”为牵引线。辅导员吴香萍与班委团队构建了“学习委员主导、互助小组支撑、个体目标驱动”的三维体系。每周固定开展学科答疑,每月组织模拟测试,每学期末复盘总结,形成“计划—执行—反馈”闭环。
(二)数据背后的温度
一年间,班级平均分从79.58跃升至83.45,挂科率锐减至0.96%,85分以上占比过半,最高分突破89.43。这些数字背后,是深夜自习室的灯光、是结对帮扶的笔记、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承诺。学习委员高同学在班群中写道:“我们不是孤岛,而是彼此托举的星辰。”
(三)证书:成长的刻度与底气
初级会计证书通过率管理学院第一,英语四六级通过率70%,计算机证书覆盖率56%,普通话全员达标……这些成绩不仅是专业能力的证明,更是对“钝学累功,进而有为”班训的践行。班级成员程同学感慨:“每一张证书,都是一次对懒惰的宣战。”
党建引领,铸就青年担当
(一)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36名团员、4名预备党员、25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是一支向党靠拢的生力军。全员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背后,是团支部“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13次主题团课筑牢信仰之基,16次团支部委员会锤炼责任意识,5次团支部大会凝聚共识。
(二)志愿精神:从“小我”到“大我”
班级累计志愿服务超5000小时,15人获评“五星志愿者”。王圳康同学以306.5小时创下全校志愿时长纪录,他的身影出现在山区支教、社区防疫、环保宣传的每一处角落。“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他的这句话,成为班级志愿文化的注脚。曹雷团队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刘长胜团队的校级实践成果,更彰显了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决心。
创新为翼,奔赴科创疆场
(一)竞赛场上的“财管现象”
“互联网+”“挑战杯”等赛场上,财管2202班的身影格外耀眼:国家级、省级奖项25人次,校院级奖项200余项,学科竞赛参与率100%。他们用“创新力+创造力”打破学科壁垒:会计与大数据融合的案例分析、财务管理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设计方案,让评委惊叹“00后的思维度”。
(二)专利:从“敢想”到“敢为”
班级已申报专利10余项,3项成功获批。肖同学团队校园外卖平台创业项目更是被学校立为国家级大创项目。他说:“我们想证明,课本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三)学生工作:榜样力量的辐射
19名同学在校级组织担任骨干,17人任职部长及以上职位。班级纪律委员曹同学兼任院学生会主席,他坦言:“学生工作教会我,卓越不仅是成绩,更是服务他人的能力。”
文化润心,绽放青春多元之美
(一)“班团一体”打造品牌活动
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到“红色剧本杀”,从“星空夜谈会”到“职业规划沙龙”,班级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将思想引领融入趣味活动。500余张照片、20余万字的活动记录,见证了52颗心从陌生到共鸣的历程。
(二)文体舞台的“全员主角”
校运动会、辩论赛、文艺汇演……班级累计参与活动150余次,斩获奖项50余项。舞台上,他们可以是朗诵者、舞者、辩手;舞台下,他们是为同伴呐喊的“最佳观众”。
未来已来,以梦为舟再启航
(一)目标导航:让理想照进现实
超50%的同学锚定考研目标,其余同学在考公、考编、就业赛道蓄力。班级建立“未来规划档案”,邀请校友、企业导师开展生涯讲座,用“一人一策”助力个性化成长。
(二)师者寄语
学院辅导员评价:“财管2202班的成长,是‘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证明,卓越的班级文化能激活每个个体的潜能。”
结语:青春何为?答案在脚下
从皖北到江南,52颗星辰汇聚成光。
从79.58到83.45,是分数的攀升,更是信念的刻度;
从“小我”到“大我”,是视野的拓展,更是格局的升华;
从课堂到社会,是知识的落地,更是使命的觉醒。
财管2202班的故事,属于52名少年,也属于这个昂扬奋进的新时代。他们的足迹印证:当青春与卓越同行,个体的微光终将汇聚成星河,照亮来时的路,也照亮远方的征途。未来,他们将继续乘风破浪,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