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同学们:
此刻站在办公室窗前,暮色为你们的身影镀上柔光。看你们笑着闹着走过操场,四年前初遇校园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那时的我揣着忐忑,以为辅导员不过是处理日常事务的“管理员”,却在与你们相伴的时光里渐渐懂得:教育从来不是单行道上的引领,而是两条生命轨迹的温暖交织,是我们在彼此眼中看见成长的双向奔赴。
一、在跌撞中学会理解——教育是打破常规的勇气共振
记得刚刚入职时,我像个手忙脚乱的“新手司机”,曾在深夜带着突发疾病的同学冲向校医室、曾在凌晨守着情绪崩溃的孩子听他哭到沙哑、曾在午休时在宿舍里调解矛盾……那些密密麻麻的突发事件台账曾让我迷茫过教育的意义究竟藏在何处?直到看见你们在课堂上第一次主动举手,在社团纳新时勇敢递出简历,我忽然想起《死亡诗社》里基廷老师的话——“要敢于逆流而上”。
各位大一的同学们,当你们为一次不理想的考试沮丧,为未来方向困惑时,请记住:老师也曾在堆积如山的表格前叹气,在不被理解的瞬间委屈。但正是你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对尝试的热忱,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打破“流程化”的枷锁。就像我会为每个同学定制成长计划,你们也要有勇气跳出别人眼中的“应该”,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我们彼此鼓励着打破常规,这正是成长最动人的模样。
二、在陪伴中收获信任——教育是心尖上的温度传递
守在急诊室的跨年夜,当送医的同学跟我说“谢谢老师”,监护仪的微光映着他信任的眼神,家长在电话中焦急的声音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量,就藏在帮你们拎着行李爬五楼的气喘里,在陪你们改简历到深夜的键盘声中,在你们发来“老师我今天比赛拿奖了”的消息提示音里。
同学们,别怕在辅导员面前展现脆弱——考试失利的眼泪、人际交往的迷茫、求职受挫的不甘,这些都不是“麻烦”,而是我们心与心靠近的契机。辅导员们都会希望你们会在毕业多年后回来说“当年你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其实辅导员们也在你们的故事里学会了如何去更柔软地倾听。当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秘密”说给我听,当我能为你们的困惑找到答案,这就是最温暖的双向治愈。
三、在等待中见证蜕变——教育是生命节奏的彼此尊重
曾经带毕业生做模拟面试时,常想起那个总坐在教室角落的男生。他曾躲在QQ对话框后犹豫半小时才发来一句“老师,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我不敢参加面试”。在后来的一个学期我们在线上里聊学业、聊理想、聊他未来的方向。当他毕业时鼓起勇气邀请我去食堂吃饭时跟我说“老师,原来我也可以被看见”,我突然明白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时区。
有的同学像早开的花,早早绽放在竞赛场、舞台上;有的同学像深埋的种子,需要更长时间积蓄破土的力量。但无论快慢,老师们始终相信你们低头耕耘的每一刻,都会在未来某天让世界看见你的光。就像你们教会我用更包容的目光看待成长,我也希望能成为那个在你们破土时,第一个为你鼓掌的人。
四、在告别中懂得永恒——教育是温暖记忆的双向延续
办公桌上你们送的手工书签、写满祝福的明信片,还有毕业旅行带回的小石子,每一件都藏着故事。记得三年前毕业的王同学回校在办公室,指着桌上便签上的文字说:“这是您在陪我们做毕业生档案归档时的那天晚上,我偷偷写的。”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原来我们以为的“日常琐碎”,其实早已在彼此生命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终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但请相信老师永远记得你们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记得你们在运动会摔倒后又爬起的倔强,记得你们拿到offer时红着眼眶的笑脸。而你们教会我们的——对梦想的热忱、对挫折的无畏、对平凡的接纳,也将成为我们教育路上永不熄灭的星光。
亲爱的同学们,成长从来不是单枪匹马的闯荡,而是你我牵着手,在跌撞中学会勇敢,在陪伴中收获温暖,在等待中见证奇迹。未来的路或许有风雨,但请记得老师愿做那个永远为你留灯的人,陪你走过迷茫,也借你青春的勇气照亮自己的初心。让我们继续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中,彼此成就,各自闪耀。愿多年后回忆起这段时光,你会想起某个午后,有位老师曾在你耳边说:“别怕,我们一起走。”
管理工程学院:陈效晨(2025年第4期第4篇,总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