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工之家
COUNSELOR WORKSHOP
从“陌生人”到“成长共同体”:班级的温度与力量
学生处 2025-10-17

还记得军训结束后第一次班会的场景吗?陌生的教室,有人紧张地攥着笔,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掩饰拘谨,偶尔的对话也带着小心翼翼——那时的我们,更像一群“凑在一起的陌生人”。但看着大家慢慢熟悉,群里分享笔记,主动帮同学占座,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让班级蜕变为有归属感的“成长共同体”又如何通过集体自治,让这里成为大家探索自我、学会担当的沃土?

或许有同学觉得“班级没那么重要”:大学课表分散,社团活动丰富,宿舍同学都未必天天见面,何必在班级上花费精力?但班级作为高校“全员育人”体系的最小单元,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个体成长提供集体支撑。往届有同学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班委联动班级力量,二十多位同学自发排班:送三餐、整理笔记、病房陪伴。康复后他说:“躺在病床上才明白,班级不是课表上的一个名字,而是在困境中能托住你的力量。”班级凝聚力从不是“朝夕相伴”,而是需要时有人回应,责任前有人分担——这份集体赋予的安全感,是应对大学挑战、适应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撑。

如何搭建这份“凝聚力”?关键在于日常小事中积累“集体记忆”,培育“共生感”。 这与学生中心理念高度契合——真正的认同,源于个体需求的相互呼应。

学业互助是纽带:面对部分课程等难点,可自发组建“分层互助小组”:成绩优异者轮流讲“重难点微课”,基础薄弱者组成“错题复盘小组”,班委汇总学习数据。

共同经历铸情感:校园文化节时,不必执着名次,一起排演简单合唱、编排反映班级生活的小短剧就很有意义。许多班级都有过类似经历:排演忘词、走错台,台下笑声不断,事后却成为“最难忘的班级瞬间”——这些不完美却真实的共同经历,正是凝聚情感的纽带。

有效沟通是桥梁:沟通的本质是让每个需求被看见,让决策融入多元声音。觉得活动时间不合理?别在宿舍抱怨,不妨在班会坦诚:“我周末有社团值班,能否调整到周日下午?”觉得班级群氛围沉闷?主动分享校园新闻或趣事。曾有班级因“是否定制班服”分歧:班委组织座谈,大家充分表达后,商定“定制简约文化衫,图案全员投票,不强制参与”——分歧解决的同时,更让每个人感受到“我是班级一分子”。这种民主议事的过程,本身就是凝聚力的催化剂。

凝聚力的深化,需要“班级自治”的土壤。 这并非“老师缺位”,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通过集体管理实践培养自主能力与责任感。凝聚力与自治互为因果:在学习小组建立信任,才更愿参与公约讨论;而自治反过来强化凝聚力——当你亲手制定的规则被尊重、建议被采纳,会更真切感受到“这是我的班级”。往届有班级先通过“学业互助角”凝聚共识,再推动制定“晚自习公约”,最终实现“无人督促却全员到齐”的自治效果,正是二者相辅相成的体现。

实现有效自治,需把握关键:

班委定位:服务者与协调者。 班委不是“管理者”,核心职责是“倾听集体意见”。建立“调研策划反馈”闭环:组织聚餐?先问卷收集时间、饮食禁忌、预算;使用班费?及时公示明细;活动后?收集改进建议。当班委放下“主导者”姿态,搭建反馈渠道,同学们才更愿敞开心扉,形成良性互动。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公约无需繁琐,但需科学流程:

第一步:召开“理想班级”班会,明确公约目标(促学习、凝情感、规范秩序)。

第二步:问卷征集意见,梳理高频诉求(学习、活动、沟通等)。

第三步:将模糊表述具体化(如“别迟到”变为“上课提前10分钟到班,迟到主动向学委说明”)。

第四步:全员投票表决后公示,班委轮值监督反馈。

激发全员主人翁意识。 自治不是“少数人忙碌,多数人旁观”。除传统班委,可设弹性岗位:“笔记整理员”汇总课堂重点;“活动摄影师”记录瞬间;“学风联络员”提醒作业考试;“文化设计师”主导班徽班训。往届有班级筹备“纪念册”,一位沉默同学主动提出“我会修图,负责照片整理”,最终成品成为全班最珍贵纪念——每个个体的特长,都是班级自治的“微光”,汇聚起来便能照亮集体。全员参与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和满意度。

同学们,大学四年是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关键期,班级正是最重要的“实践场”。凝聚力让场域充满温度,自治则孕育成长。过程中或有分歧(活动难满足所有人)、迷茫(平衡个人与集体),但这些经历本身,就是学习协作、学会包容的宝贵机会——在民主决策中培养公民意识,在分工合作中提升协作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强化责任担当,这些都是未来不可或缺的素养。

往届毕业生常说:“最怀念的不是某次考试高分,而是和班级同学一起刷题到深夜、为活动出谋划策、在挫折中互相鼓励的日子。”那些与集体共生的时光,不仅会成为难忘回忆,更会内化为未来应对挑战的勇气与人协作的能力。

未来的日子,辅导员会陪伴大家成长,但更期待看到你们共同将班级打造成“有温度、能自主、促成长”的共同体。愿毕业时,每个人都能自豪地说:“在这个班级里,我不仅收获了友谊,更成为更好自己。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王龙虎2025年第8期第2篇,总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