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2025-11-12
亲爱的2026届考研学子们:
见字如面。
当秋叶开始飘落,当图书馆的灯光在秋夜里显得格外明亮。这三季的轮回里,我目睹了你们在晨曦中走向自习室的坚定,在深夜里与难题较量的执着,也感受到了那份深藏于心的焦虑与期待。
如果把考研比作一场马拉松,此刻的你们正进入最后的冲刺。有人可能步伐依然稳健,有人或许已感疲惫,还有人正为进度而忧心。这些,都是这段路上最真实的模样。
首先,请接纳此刻所有的情绪,与焦虑和平共处。
在这个节点,焦虑、自我怀疑,甚至偶尔地想要放弃,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重要的不是消除这些情绪,而是学会与之共存。当你为模拟考的分数失眠时,不妨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演练,它的价值在于帮你找到盲点,而非定义你的能力。当看到他人进度“领先”而心慌时,请记住:每个人的节奏不同,比较只会打乱你自己的步调。
我建议你准备一个简单的“情绪记录本”,当焦虑来袭,写下此刻的想法,然后客观分析哪些是事实,哪些只是恐惧的投射。你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恐惧都大于实际困难。同时,每天留出十五分钟,只是静静地呼吸,让思绪沉淀。这些小小的停顿,会成为你继续前行的能量来源。
其次,优化方法,让每一分钟都产生价值。
时间越紧迫,越需要智慧的学习。请审视你当前的复习计划:从“全面覆盖”转向“精准打击”:对照真题和考纲,找到你的薄弱环节和高频考点,集中火力攻克。
构建知识网络:尝试不看教材,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脉络。知识只有形成体系,才能在考场上被灵活调用。
向错题要分数:每道错题都是宝藏,它暴露的是思维漏洞或知识盲区。建立一个专属的错题本,定期回顾,你会发现自己在一遍遍的纠错中不断进步。
记住,这段时间的学习,质量远比数量重要。与其低效地枯坐十小时,不如高效专注六小时,然后给自己充分的休息。
再者,照顾好你的身体,它是你最可靠的战友。
我见过太多同学在最后阶段因身体透支而影响发挥,这实在令人惋惜。请务必:保持规律的作息,尽量在晚上十二点前入睡。深夜的苦读看似努力,实则可能以第二天的低效为代价。
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哪怕是二十分钟的散步或几组拉伸。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是天然的压力缓解剂。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靠咖啡和外卖“续命”。健康的身体,才是你打赢这场仗最坚实的保障。
最后,重要的是,请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出发。
在日复一日的刷题中,我们容易迷失在分数和排名的焦虑里。不妨在某个安静的夜晚,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考研?是为了深入探索某个专业领域?是为了站上更高的平台?还是为了不负那个曾经努力的自己?
这个“为什么”,是你所有动力的源泉。当疲惫不堪时,当想要放弃时,回归初心,它会给你最坚实的力量。考研只是人生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无论结果如何,这段为了目标全力以赴的经历,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它磨炼了你的意志,教会了你如何面对压力,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这些品质,将让你受益终身。
最后冲刺的三十余天,正是检验“坚持”二字的分量的时候。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终点,每一步越显艰难,也越显珍贵。不必苛求自己每天都状态满分,只要今天比昨天多掌握一个知识点,这次比上次多一分从容,就是进步。
同学们,接下来的三十余天,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全体辅导员老师会一直在这里,为你们提供需要的支持;你的战友们正与你并肩前行;而远方的家人,也在默默地为你们祝福。遇到困难时,请一定记得求助,无论是学习上的瓶颈,还是心理上的压力,我们都愿意与你共同面对。
三十余天后,当你们走出考场,无论结果如何,都请为自己骄傲。因为你们在青春的画卷上,用汗水描绘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段为了梦想孤注一掷的岁月,这段在压力下毅然前行的勇气,将成为你们生命中永恒的财富。
期待在明年春暖花开时,看到你们笑容灿烂的模样。无论你们将去往何方,这段考研路上的坚持与成长,都已让你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全力以赴,无愧于心。我们静候佳音。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刘梦莎(2025年第9期第3篇,总第28期)
